Latest

20230418

儿子来到这个世界马上有两个月了。 我希望在他出生和成长的过程中,我能够和他的妈妈一样参与其中。一起经历喜悦、幸福和辛苦。所以最近我主要的时间都是跟家人,跟孩子在一起。 虽然带孩子确实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具体就不说了,只要生过并且带过孩子的父母们一定都懂。 但是,当我跟他说话,他看着我对我笑的时候,当我看着他在我怀里安静的睡着的时候,那些所有的疲惫和劳累,都在这一刻消失了。我感受到的就是幸福,是知足。

dreamland

20220914

早上妻子从梦中惊醒,然后我们一起聊梦。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孕妇肚子里的胎儿会做梦吗?妻子说应该不会,因为他/她还没有见到过真实的世界,无法想象也就无从做梦,真实世界是梦的素材。 我进而又想,先天性失明的人会做梦吗?按照上面的逻辑来说,是不会做梦的。 那如果先天性失明的人也会做梦,他/她的们梦里会是什么样的?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20220912

过了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外面的气温就很舒服了。 今晚一个人坐在小区的横椅上听歌。用的是一部 iPhone 13 Pro 和一只 AKG K52 头戴耳机。这只耳机通常只会放在家里当作监听耳机用,很少会带出门。而我也很久没有像这样晚上一个人戴上耳机只是听听歌。 家里有一对真力 G One,是声音素质比较高的桌面音箱。还有一对 HomePod 和两只 HomePod mini,分别放在客厅、卧室和书房。两只小 mini 往往用作背景音乐的播放。有时候遇到感兴趣的歌也会用头戴耳机或者音箱去听。不过也不会听太久,往往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一个人的晚上,又深处室外,便可以更专注的、长时间的一首首完整的听下去。这是跟在家里用手机或电脑播放音乐完全不同的体验,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认真聆听一首音乐,尤其是喜欢的音乐,经常会达到一种「心流」的状态。黑夜令视觉迟钝,却让耳朵变得格外敏感。 这两年见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黑胶唱片、或 CD(当然整体还是非常小众的)。每个人选择用黑胶或 CD

20220828

最近感觉工作沉重繁杂,似乎又有一点迷失方向,急需要「断舍离」。 做了很多不知道是否有意义的事,让自己很忙,但是效果平平。橙子说,这是方向不对。我说,可是方向在哪。 今天重新拿起那本《自宅创业圣经》,我就是那个选择了「一人事业」的人。这本书的结尾提出了一个问题,或者思考,那就是「Way」。 「Way 是你的根源,你的『自我核心』。只要好好的做到 Way 这个部分,就不会偏离轨道」。所以就会回到最根本的问题,我为什么选择自由职业这种方式?我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最愿意并且能够为大家提供什么? 我为什么选择自由职业这种方式? 可能「自由职业」这个词已经说明了,我想要一种更「自由」的生活,虽然往往让人从时间或者金钱上更不自由。但我依然觉得这是自由的,是那种我在为自己活的自由感。 那我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我想要对生活有掌控感,我想要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要家境殷实,家人健康平安。我想要过的不是「一种」

20220623

今天是2022年6月23日,按照公历来算,2022年已经过去一半了。 上半年似乎被各种「坏消息」填满。因为疫情也引发出种种荒谬事件。上海从3月份疫情失控一直封到6月初份,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三个月来整个城市几乎停摆,前两个月几乎每天都能从上海的朋友圈子里看到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不敢想象这还是那个我心目中国际化的、先进的、相对更民主的上海。 或许正因为发生在上海,一些事件才有可能显露出来。最可怕的是一些地方可能连民间发声的机会或能力都没有。 3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5735号班机空难(失事客机上的 12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虽然两个黑匣子都已找到,但时至今天还没有查处确切的失事原因。丰县「铁链女」事件、唐山打人事件、河南红码案…一次次刷新三观底线。当权者失信,社会情绪普遍悲观。我不由得怀疑,这样的事情还有多少,疫情闹剧还要持续多久,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只有自己的家人才最重要。 写于 2022年6月23日,原标题《2023,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20220408

2013 年开始在上海工作,一直到前两年才决定回到合肥定居。在上海也生活了 6 年,对这座大城市多少还有有一些感情在的。也有很多朋友依然在上海生活、工作。 最近上海这波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对于这样一座有着 2000 多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这次疫情的种种可谓再次展现了「人间真实」。从封城整个城市停摆,到医疗资源挤兑发生多起因为病人来不及救治(非新冠感染)而发声的惨剧,到新生婴儿被迫与阳性父母分离而得不到应有的看护,到主人被确诊阳性隔离而宠物接着就被活活打死,到不少市民基本生活物资无法保证,每天守着手机抢菜(往往都抢不到)。而媒体新闻、微博热搜却展示出一副「一切都很好,尽在掌握中」的美丽假象。 这里面有太多深层次的问题,是我无法触及,甚至无法真正感同身受的。 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写于 2022-04-08 14:30,原标题《魔幻之都》

20211108

最近一直在被同一个问题困扰,就是如何找到我自己。 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我后面的几年内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做什么类型的职业内容。 最近这几年,我应该依然会坚持做一名自由职业者,虽然有时候觉得这个选择很累,时常也会感到迷茫。但我似乎已经回不去上班了。 做一名内容博主,不管是写文章还是拍视频,都是一种自我的表达。但一直以来,我尝试的好像太多了,内容涉及的方向很乱。有一些是兴趣使然,也有一些是不得已为之(恰饭)。这也让我最近时常陷入自我怀疑,我到底适不适合做内容创作?我到底应该做哪个方向的内容呢? 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答案。 打开B站、YouTube,很多东西都被别人做过了,而且做得很好,很成熟。我是应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博主或内容方向去模仿、去学习,还是应该避开这样的内容方向,而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喜欢的内容方向和形式? 我更希望是后者,虽然后者更难一些。做别人都没做过的东西,或许才是「长期有效」。 写于2021年11月8日晚 在家中

20210223

我终于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特斯拉 Model 3。虽然要到下个月才提车,不过正好利用这小几周的空档找个陪练先连连手。 车当然我很喜欢。但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车。车是贷款买的,一方面全款确实贵,分期能缓解不少压力。贷款年限选了最长的 5 年,虽然车贷有一定的利息,如果把多的钱用来理财。可能弥补完利息还有的赚。我觉得理财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备的能力和必需品。 买车自己能拿出 8 万,父母给凑了 8 万,首付 14 万完全够了。剩下的 13 万贷款自己慢慢偿还,就跟房贷一样。 其实不太想问父母要这个钱,但是自己的财力很难让我有决心买这么“贵”的车。想到买房时首付款30多万基本是父母给的,结婚又给了我大十几万,现在买车又给了我这么多。自己是有点难受的。快三十了竟然也还要依靠他们才能做成一些事。同时也觉得父亲真的很了不起。家人都是农民出身,可以说没有什么商业头脑,我现在所过的生活,一部分都是父亲一点点挣,一点点存来的。 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对子女尤甚。他对子女的爱是那么深沉。深沉到一不小心就被我忽视了。

20210821

最近压力有点大,开始想很多未来的事。慢慢积攒了一些焦虑的情绪,虽然没有表现出来,却还在想着。 明年就真的三十岁了。有孩子了怎么办?会一直做自由职业内容创作吗?才能不够怎么办?兴趣丧失了怎么办?收入不稳定怎么办?粉丝涨得慢怎么办? 我焦虑我自己不够聪明,却也没有那么努力。人性的很多弱点我都有,靠回避、靠好运气或许能摆脱一些困扰和麻烦,但终究有一些是躲不掉的,只能(独自)面对。 以前我还有一些独处,与自己对话的能力,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和被生活的磨练,也在渐渐丧失这种「能力」。与之而来的还有持续专注力的下降,对一些事物不再敏锐,变得没有以前更耐心。写作能力似乎也在变差。我想可能是压力或者是考虑的东西太多了,很难慢下心来想一件事情。 有时候会突然有点羡慕上班的人,他们看似被工作占据了很多时间,不自由,但是下了班,或者到了周末、节假日,说不定可以完全不用想着工作而享受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自由职业的人并不是都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拥有自由的人一定也是高度「自律」的人吧。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情绪和精力的人,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但是我现在应该无法再重新回到上班的生活,只能在自己选择

20210713

看了一下,我是在 2013 年 4 月 16 日注册的 huangyang.me 这个域名。到现在已经陪伴我 8 年多时间了。由于阿里云不再对这个 .me 域名提供服务,连续费都不可以了,就只好转移到 dynadot 上去。 .me 在国内并不友好。我用起来也是一波三折。前两年为了在国内使用方便,甚至又注册了 huangyangme.com 这个域名。但是我依然更喜欢 .me 的这个域名。可能是因为它比较短,可能是对它有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