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把妻添加为「遗产联系人」。 开启了 iCloud「高级数据保护」。 把 Mac Studio Sync 文件夹备份到新买的 PSSD 里。 打开窗户,看了一会天空的电闪雷鸣。
把妻添加为「遗产联系人」。 开启了 iCloud「高级数据保护」。 把 Mac Studio Sync 文件夹备份到新买的 PSSD 里。 打开窗户,看了一会天空的电闪雷鸣。
做了一个当上纪录片导演的梦——字面意义上的。 第一个作品素材拍的是在福建的一个海边小村子。村里绿树成荫。被我拍摄的主角是个年轻的男人,在自己家里开了一间小诊所。他跟我聊了很多村子里的事,比如现在村里一半的人都外出谋生了。 这个梦既真实,又充满细节,可惜梦醒之后大多记不清了。依稀记得拍完之后那种满足感。 这个梦很明显受到前段时间听「纵横四海」那期《这世上的偶然》播客,以及最近在创作上有了一些新的想法的影响。 用 V60 冲了武夷岩茶(平时都不太舍得喝),冲出来味道稍显淡了,下次还是直接用泡的吧。
天还是很热。 今天的工作是用 Obsidian 整理 Ulysses 上存的 Mac 使用笔记,并发布上线。这些内容在过去是有价值的,但是在 AI 能力越来越强的今天,那些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变得过时,或无价值。 我的公众号发布过的很多文章也是如此,AI 一来,很多以前有用的内容,现在都变成了数字垃圾。去年把公众号名字从「Mac派」改成「黄杨ME」,定位也从垂类变成泛个人化,也算幸运吧。 我这样的内容创作者,是最先感受到来自 AI 的冲击的。但我认为这不是坏事,它可以迫使人去思考自己创作内容的价值,以及重新分配内容的方向,去做那些一定时期内不会被 AI 取代的内容。 不写就无法思考。 习惯了思考,文字便会自然流露,连绵不绝。 Ted Kutina 是我这个月(或许是今年?)最喜欢的视频创作者。 突发奇想,用 V60 冲泡茶味道会怎样?明天试试。
早上。 给我那块 CASIO G-SHOCK DW5600E-1V 它换了电池,本以为很简单,两分钟搞定,结果拆开后盖螺丝后发现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好在有 B 站,最后还动用了妻的工具才换好。 翻了下购买记录,这块表是 2016 年 7 月份购入,到现在已经整好 9 年了,这期间都没换过电池,只要不开背光,还能显示时间。虽然我戴得极少,但这续航能力着实恐怖。 G-SHOCK 系列真扎实啊,不怕磕碰不怕摔,里面采用了机芯悬浮构造,据说还支持 200 米防水。续航和抗造这两点真是 Apple Watch(以及当今其他智能手表)的反面。对了我的第一只 Apple Watch(初代)也是那一年买的。 这个手表计时可以走到 2099 年,真希望我能戴到那一天。 晚上。 https:
做饭(以及做饭前的准备和吃完饭后的收拾)会占用非常多的时间。而人每天要吃三顿饭,这对于不爱做饭的人来说是否有些不公平。 人是否有可能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一天可以只吃一顿,或者两顿饭呢?
下午 这两天最高气温到 40℃,我觉得实际上甚至更高一些。不禁想起去年那个异常酷热的夏天,带着儿子去山上避暑。这样的天气,既没有食欲,也无太多兴致,只适合在家里懒散地待着。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阿德勒说的没错。当我一次次意识到我生活中的主要烦恼和幸福都来自亲密关系的时候,既觉得讽刺,亦感到无奈。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主席这句话说得也很好(是主席说的吗?)。 晚上 从早上六点半就起来陪儿子,除了中午睡了一个小时,白天就只下去工作了一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陪家人。即便我觉得自己在对待家人已经很努力了,生活也不会总尽如人意。斯多葛主义三分法还是要多多实践。 晚上又被不愿洗澡、洗脸的儿子气到了。不知道是我变得更易怒了,还是带娃本就不是易事。我也在刻意忍着,但有时候真的忍不住要发火。只能拿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来安慰自己。 妻今天身体不舒服,一天基本都躺着。
今天去上海参加Apple组织的一场活动,最大的收获不是来自这场活动,而是我路上用 Kindle 看的几本书(文章)。 这样的活动对我来说越来越无聊了,以后不是非去不可。 傍晚下高铁看到夕阳,天空被染成绝美的颜色。我在拥挤的人群中驻足,掏出手机去拍。旁边很多人看到我这般,也回头望了望天空,随后也拿起手机去拍。 肖邦真的是一个可爱的人啊。
晚上。 整理外置硬盘的数据,突然发现 Mac Studio 4TB 的存储竟然快用完了!看来不仅要物品断舍离,也要数字断舍离。 最近在同时看两本《肖邦传》(不同作者写的)。一本在 Kindle 上看的,副标题叫“生平与时代”,一本是实体书,是前几年妻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实体书版本从装帧到内容我都更喜欢,只不过纸书稍显厚重,看起来没有 Kindle 那么爽快。
这几天有点沉迷于《赛博朋克2077》这款游戏(多亏有CrossOver),不过没有因此太影响工作就是了。玩了几个小时(或许是十几个?),对这款赛博游戏有了一些感觉之后,剩下的不过就是一些多巴胺零食。或许是时候该弃了,主要的顾虑还是怕浪费太多时间。
早晨。 在泡咖啡还是泡茶之间犹豫片刻,终于还是选择泡咖啡。 饮茶似乎是“闲人”的特权,喝咖啡更符合“打工人”的需求状态。我的目标是变成每日能慢慢喝茶的“闲人”。
写日记的人应该都会要面临这个问题吧。当你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你会想要有一天让别人看到吗?还是只写给自己一人看(最亲密的家人也排除在外)?会不会给别人看到,会影响此刻你写下的文字吗?
早上。 想带儿子去爬大蜀山的,他不肯,罢了,继续工作。 泡咖啡的时候,头脑越是专注,身体越是松弛,心情越是愉悦,泡出来的咖啡往往都会更好喝。 晚上。 两个亲子瞬间。 晚上7点,正陪儿子在客厅玩,妻突然打来电话说要我紧急帮她寄个东西到芜湖市集上。我就赶紧下五楼去找,弄了好一会儿终于搞完,回到家就看到儿子在母亲怀里大哭。母亲说,我刚一下楼他就开始哭。 我赶紧上去抱过他,他很委屈的在我怀里继续哭了会儿,我也就陪着他哭。 后来哭声渐渐平息,他轻声问了一句“扫地车为什么会扫地啊?”的时候,我知道他自己的情绪调节好了。 晚上喝完奶粉,例行要去刷牙。配合着刷完牙齿,但是怎么都不肯漱口,跟他站在那僵持了好一会儿,问他为什么不想漱口?他也不说,但我从他的表情和肢体反馈中似乎能感受到,刷完牙这件事对他来说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而刷完牙他通常就要回房间睡觉了(由他奶奶陪着)。 我在这件事情上是不是有一点自私,应该多带他睡觉的。毕竟等他大了,再大一点,就不愿意跟大人一起睡了。 看了《小贾回家》纪录片,特别想在以后找个机会去一趟山西汾阳,在汾阳县城里花上一天时间,走走转转。
早上。 最近愈发喜欢听爵士乐,也买了一些爵士乐CD,像《Tide》、Bill Evans的《Trio》,还有几张Bossa Nova,都是极好听的。 投资CD和存钱升级真力 G Three真的有点矛盾呢。 晚上。 把 CD 光盘一张张导入到电脑硬盘(USB 2.0 可真慢啊),同时戴上耳机听这张专辑的曲目,再写下这些文字。 以前无法理解有些耳机的线为什么要设计得这么长——我这只 Sennheiser HD 560S 耳机线足有 1.8 米,现在明白了,长线是为了让聆听(而不仅仅是听)时更自在。 儿子依然很怕看到闪电。 老婆这几天又出市集了。
早上。 最近愈发喜欢听爵士乐,也买了一些爵士乐CD,像《Tide》、Bill Evans的《Trio》,还有几张Bossa Nova,都是极好听的。 投资CD和存钱升级真力 G Three真的有点矛盾呢。
儿子这几天的情绪状态好了很多,可能跟妻回来了有关。 早上陪妻去医院拔牙(最后没有拔),上午便没有下楼工作,也就没喝咖啡了。最近发现喝咖啡对口腔健康似乎有影响,打算调整一下喝咖啡的频次,两天喝一次吧。 许久没喝茶了,下午就冲一杯茶喝吧。
“垃圾车比大多数兰博基尼都贵,但没人觉得它是豪车。”——《地位与文化》 我(两岁的)儿子可能是个除外。 最近他十分着迷关于垃圾车的一切。傍晚要去小区外面看垃圾车收垃圾,白天手不离他的玩具垃圾车,就连给他买的《好多好多的交通工具》大绘本,他也只喜欢看垃圾车那一页。 他甚至还会跟妻或者我一起玩“你是垃圾车,我是垃圾”的游戏,他会站到大人背后,让大人驮着再放下,就像垃圾车在收垃圾。
好的 BGM 应然让人感觉平静、专注,又意识不到 BGM 的存在。
儿子今天吃着饭突然来了一句:“爸爸,你不要戴围兜兜,你要戴围爸爸。” 儿子小名叫“兜兜”。
早上两岁的儿子又开启了“暴风雨”状态,从7点持续到8点,最后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开心地吃了早饭。 亲子养育知易行难。即便看了那么多书,自以为懂得了一些理念:蒙式、共情、真想不唯一……然而真到了实践中,跟理论之间还是差之千里。除了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理论层面),更是对父母自己的耐心和情绪稳定有极高的要求和考验。 育儿育己,共勉。
吃过晚饭,兜兜想去小区南门看垃圾车收垃圾,便推他下去。外面风有点大,我把它从推车上抱下来,放在一个台子上坐着,两个人坐着等垃圾车来。他突然望向我,我俩的眼神对视了两秒,他便把身体蹭向我,然后贴到我怀里抱着我。
我希望有一个房间,它有一扇窗,窗外是自然景象,而非城市景观。 房间里有我所有的 CD、真力 G Three 和一些播放设备,还有一面墙的书。 嗯,还有一个 MUJI 懒人沙发和一两盏灯。 除此之外不再有其他东西。
脱离“家庭”,我或许可以“为所欲为”,这里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拥有“家庭”,我会受到很多限制和不得已,这里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 晚上。 儿子今天下午又大哭了一场,哭了整整半个小时才平静下来。 这两天他的情绪似乎都阴晴不定,有时会突然因为一些小事不顺他意便开始哭闹,甚至歇斯底里起来,大人也有点担心。晚上跟 ChatGPT 聊了聊,便也没那么担忧了。 一方面原因是他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容易情绪大起大落,很多育儿心理学家称其为“第一反抗期”(Terrible Twos),这是他自我意识形成的必经阶段,但语言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尚不成熟,就会通过哭闹来表达内在的不满情绪。 另一方面可能也受到前几天带他出去旅行的影响,这也有一个说法叫“节后情绪回落”现象(Post-Travel or Post-Holiday Regression),孩子需要时间来慢慢适应不同生活节奏的突然转变。 不管怎么样,这种情绪和行为的出现一般是正向的,起码不是负面的。作为父母,需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适当发泄情绪的权利,以及陪伴和事后的安抚。 晚上我和妻带他下去溜达,看到有跳广场舞的,儿
四天的全家海岛行终于结束了,准确来说应该是三天,因为第四天全都在赶各种交通工具。 这次烟台行是我们一家人真正的第一次旅行。儿子也是解锁了很多个“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轮船,第一次见到大海,在海上被海鸥围绕,海滩边玩各种颜色球石,欣赏了三个绝美的海上日落。看得出这四天他是很开心的,有各种新奇体验带来的,也有四天爸爸妈妈全身心陪伴带来的。 这几天儿子也表现得很好,不管是坐飞机、轮船,还是见到陌生人,都表现得比以往更大方,大人四天带起来也没有感觉特别疲惫。以后带他出门更不慌了。 虽然提前认真准备了攻略,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再加上是带娃出行,很多计划内去的地方都没有去,但这不正是旅行有意思的地方。不过下次旅行打算自驾或者租车。
今天带儿子体验了很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吃烤肉。 本以为兜兜第一次坐飞机会很紧张,结果证明完全是我多虑了,人家坐飞机全程都很兴奋,甚至连下午觉都没睡了(只在下飞机去酒店的网约车上睡了一会)。 这个时候来烟台还来体验还是不错的,老天爷赏脸,今天不仅没有下雨,还收获了很美的海上日落,也吃到了个头大、新鲜又好吃的本地樱桃。 晚上去吃一家韩国烤肉味道也很不错,可惜我一直在顾着兜兜,没有细细品味,下次再来开发区这边一定还要去吃一次,并且让老板亲自帮忙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