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5
橙子的一个梦想是开一家自己的营养减脂餐厅。我的一个梦想是开一家(二手)书店。 聊到这里,我说「我们可以开在一个店里,这样能节省成本,我的书店只要七、八平米就够了」。 橙子说「那我可以给你一个角落来当书店」。 我说「可以,这样书店的名字都有了,就叫『给你一个角落』书店」。
橙子的一个梦想是开一家自己的营养减脂餐厅。我的一个梦想是开一家(二手)书店。 聊到这里,我说「我们可以开在一个店里,这样能节省成本,我的书店只要七、八平米就够了」。 橙子说「那我可以给你一个角落来当书店」。 我说「可以,这样书店的名字都有了,就叫『给你一个角落』书店」。
奇怪。面临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的时候,如果旁边还有在这方面跟自己差不多水平或者比自己水平高更的人,这个问题往往真的就变成「困难的问题」。 而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孤立无援,只能靠自己解决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些看起来很难,自己完全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多数都能解决掉。不是问题变容易了,而是自己更情愿主动(或被迫)的思考它、分析它、解决它。 孩子依靠父母,学生依靠老师,员工依靠比自己更强的员工,人民依靠国家。当人有了可以随时依靠的「帮手」,于是变得懒惰、不自信、喜欢伸手。不知是中国自上而下的应试教育培养了这样的人,还是人的本质皆如此。还是,这只发生在我这样的一少部分人身上呢? 自信,自立,自我成长。我还需要练就它们。 2019-05-23 07:43
今天了解了一个新词——「Side Project」。 在你的正职工作以外,你还在做的事,就可以叫做 Side Project。它可以理解为副业、业余项目或小项目的意思。但是又跟副业有一点不同。Side Project 往往是学习驱动的,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学习性。是「产出」的过程而不是「消费」的过程。比如你下了班去健身或者去看书,这不叫 Side Project。比如你把自己读书心得笔记写成一篇篇公众号文章,并让其他人(主动)去阅读,这就可以称得上是 Side Project。 有些一开始可能只是自己学习开发或者面向内部小群体开发的产品,到后来竟然不小心做大了。比如简书、湾区日报、Instagram……。 这里对 Side Project 不想写太多,但是想分享一篇文章 《那些Side Project踩過的坑》 。作者的一些经验建议,我觉得对想做或正在做 Side Project、自由职业、初期创业尤其是合伙创业的人会有一点点帮助。 * 要么就不做,
上班的意义 如果上班的意义纯粹变成了挣每个月一万多块的工资,然后用来消费和偿还贷款。那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如果不用上班,现在的我会选择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读书,学习,编程,写作,做饭,撸猫,踏青,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挣一些钱养家…… 这种生活,在他人看来,可能会被指责为「自私」。 不无聊 我认为的「无聊」,是接近自己内心真实的样子,是一种接近放空的状态,是一种能力。 我丧失了「无聊」的能力?~~ 希望我不会丧失无聊的能力。
今天出门吃饭,回来路上发现兜里钥匙不见了。清楚的记得出门前肯定带了,女朋友问我有没有带我还确认了一下。在路上打灯(晚上)找也没找到,到吃饭的地方也没找到,甚至怀疑是不是出门丢垃圾的时候顺手丢进垃圾桶里了。 最后让室友帮忙开了门。回到屋里发现钥匙还放在鞋架最上一层。 而这种事情发生已经是第二次了。 对了,今天捡钥匙的时候捡到一块钱。
dreamland
做了一个梦。 我去医院陪女朋友看医生,我在外面候诊室坐着等她。我旁边坐着一个穿着空姐制服的女人。这时整个屋子开始缓缓但是幅度蛮大的晃动,但是没有东西摔落的声音。大家也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地和屋子还在摇,我突然意识到似乎是地震了。就喊了句「地震了!」。但是一旁的空姐说「不用担心,这是气流的影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卧槽,气流影响什么鬼。这都地震了。 然后我似乎就醒来了,把刚才做的有点滑稽的梦告诉了身边的女朋友。 …… 然后,我发现自己似乎还在梦中。 最后,我终于彻底醒来,把刚才梦见的,和梦中梦见的都告诉了身边的女朋友。
在家工作,不去上班。 今天是我正式开始远程工作的第一天。终于开始尝试远程工作这种形式。我觉得自己是喜欢并能做好的。也希望今后自己能更多的选择远程工作。而不用去挤公交打卡上班。 「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待在狭小的格子间,对着电脑屏幕坐上一天又一天。」
环境是否会影响人的行为习惯?我想是的。 房子的功能结构会影响人的使用习惯和效率。在一间屋子实现卧室、餐厅、客厅、书房(工作空间),在这样混乱的大杂烩下,高效工作很难保证吧。 希望早点住进自己的房子。卧室就是用来睡觉的,客厅就是用来娱乐和交流的,书房就是用来工作和阅读的。就像人会用脚走路,用嘴巴吃饭,用眼睛观看四周。
2018 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半了。 这半年发生了许多事,比去年一年发生的事情还多。生活、职业、创业,各中喜悦、挣扎、争吵、学习、合作。 感觉跟人交心变成一件很难的事。怕伤害别人,也怕伤害自己。 这半年的变化 自然有好有坏,但整体是好的多吧。 好的方面,每天都在努力开发技术上的提升,但是主要是技术的广度而不是深度。了解全栈开发,还想把 iOS 开发和设计(Sketch)学一学。未来自己还是更想做一个独立开发者。 写作是我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坚持没有放弃但是一直做的不是很好的一个东西。未来探索自由写作。 英语也开始学习,希望能有所提高。 跟朋友合作做新的东西是上半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之一。期间合作伙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由信任慢慢变得猜疑和防备。很多话无法说透了。第一次「创业」尝试,我做的不够好,在合作做事、与合作伙伴沟通上很多地方没有经验。犯了很多错。 我还是不擅长与人沟通,通过说话的方式很难表达出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即使是自己非常想表达好。至于要不要改变,会有两种不同的选择。 1. 改变。
dreamland
这是一个伪装潜逃的游戏。 我有一个弟弟,他只能通过声音来找到我。 我开始浅逃,不管我多么小心,声音多么轻。但是他每次都一定能能找到我。 后来游戏升级了,我可以复刻一个我的替身,这样就可以迷惑他。看起来有一定的效果。弟弟暂时没有找到我。但是最终还是会找到我,捉到我。 很可怕。 2018-05-28 09:38
无穷无尽的等公交车 夏天好像没有一点要走的样子 2017-08-21 07:18:15
永远无法知道十年后甚至几年后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在哪里,和什么人,做着什么事。这是可悲还是可幸? 最近会被一种情绪困扰:「我该如何过好我的一生?」或者更宽泛的大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想在书或电影中寻找某些答案,但是目前来看是失败了。想从别人口中,可是亦没有人会愿意和你谈论这种事情。心理学给不了你答案。哲学会让你探讨死亡,进而得到生之意义。或者干脆说让你不再去想这个问题,那便是答案。因此哲学的解释也仍显过于含糊和暧昧。似乎佛学是一个选择,但目前也离我较远。 总是急于做什么,眼下想做的事情太分散,反而觉得没有目的,没有积极专注的感觉。 总是在两种方向或是说态度中摇摆不定。至于是什么,真的也说不清楚。长大后离开父母,开始独居。感觉和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远。他们会关心我,会问这问那,却不知道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不问,我也不说。然而我自己又真的很清楚吗?我以为自己和父母想法上已经完全不一样,却越来越发现自己身上有某些东西从他们身上一直延续着,彷佛根深蒂固,很难脱离。除了一些好的品质,还有的如对缺乏金钱的不安、狭隘、固执己见。 25年来所有的一切才构成了现在的我,我不否定任何我经历的